PPP模式,简单来说,是指政府与建筑企业之间,以特许经营为基础形成的一种同伴式相助关系。该模式是现代建筑业中新型的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它突破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资本结构简单的局面,亦给政府及建筑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在该种模式给建筑行业带来巨大厘革的同时,也给建筑企业带来千载难逢的生长机缘及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PPP模式下建筑企业的生长机缘
1.PPP模式为建筑企业拓展了生存和生长空间。
PPP模式使建筑企业可以在都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展拳脚。建筑企业拥有了更多的投资项目,可以在更广的投资工具规模内进行业务经营。由于此前基础设施建设是由政府占据主导位置,建筑企业只是施工环节的执行者,但PPP模式让企业得以在这个领域投资治理,极洪流平上拓展了建筑企业的生存生长空间。
2.PPP模式为建筑企业拓展了利润空间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降温,建筑企业以投资驱动利润增长的模式已爆发了显著改变。房地产项目数量减少,建筑企业获取项目越来越难,产值、利润全面下滑。而在PPP模式下,建筑企业的盈利点将向上下游延伸,由简单的建设施工盈利扩展为投融资、设计、采购、运营等全链条盈利。建筑企业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人,与政府配合分享收益,在利益分红中的比例大大提高。
3.PPP模式为建筑企业提供转型升级机缘
PPP模式的大规模推广,把原来将一个工程项目支解为几个部分的情况还原为一个全生命周期项目,为建筑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明确偏向——由简单的设计、施工、监理向综合运营一体化偏向生长。在PPP模式中,建筑企业作为社会资本方要全程加入项目计划、设计、投融资、施工建设、运营养护或移交等生命周期治理,这将全面调动企业的综合运营能力,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治理能力,为企业的转型升级创立良好条件。
二、PPP模式下建筑企业面临的危害
1.执法制度不健全的制度危害
自从PPP模式在我国逐渐得以推广和应用后,我国出台了系列政策加以支持,可是这些政策中有部分内容与现实具体情况保存明显落差而难以施行。作为PPP基本法的《特许经营法》立法已经经历了几年的起草和商榷时间,可是仍然没能灰尘落定。就发改委和财务部出台的PPP政策也保存冲突的地方。
2.缺乏协调机制和完善的条约体系
虽然PPP模式似乎在近年开始加速生长,然而,社会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仍大都处于张望状态,金融机构热情缺乏,项目签约落地的规模有限。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公共利益和企业效益之间经常爆发矛盾,尤其项目前期对危害预测缺乏,项目生命周期运作历程不充分透明,政府和社会资本均缺乏契约精神,导致违约的情况屡见不鲜,而爆发违约情形后,缺乏有效地协调机制和完善的条约体系来解决爆发的纠纷,最终导致相助的“流产”
3.决策失误引发的危害
由于某些建筑企业在投资时,盲目选择计划,只是把PPP模式看成融资的工具,而不是以提升项目的运作效率和工程质量、为社会提供更便捷的效劳为最终目标。这些不良因素的保存,都可能导致决策失误,项目经营不善,从而影响良好的利润回报。
三、建筑企业在PPP模式下的危害防备
1.防备企业融资危害
PPP模式归根结底也是经济体系中融资行为的一种,建筑企业在进行融资之前,要充分进行科学计划,选择对自身最有力、合理正当的渠道,进而降低融资本钱和危害。同时,要合理确定短恒久融资比例、自有资金与欠债比例,将欠债规模有效地控制在偿债能力之内。
2.吃透政策规则,提高团队治理及运营能力
PPP模式项目运行的周期比较长且涉及问题的庞洪水平远远凌驾普通建设工程项目。这就需要建筑企业统策划划,组建行业领域一流的专家团队,吸引业务板块一流的运营、治理人才,打造具有富厚现场运行组织治理经验的生产、项目日常运营治理的人才步队,进而在PPP模式下,为企业的健康有序生长提供强大引擎。
3.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和条约体系
完善的协调机制能够有效地将政府与建筑单位矛盾化解,而不至于项目在建设、运营历程中因各方的不同而引发纠纷,最终导致相助不可开展。完善的条约体系可以在相助历程中将各方的权利义务尽可能地加以明确,即便爆发争议,也可以通过条约条款来确定各方责任,从而减少因各方权利义务不明而泛起责任推诿的现象。所以,在施工企业内部组建执法、财务、税务等专业的团队,形成完善的协调机制和条约体系,将是推动PPP模式健康生长、维护建筑企业自身权利的有力包管。
四、结束语
PPP模式关于建筑企业而言是机缘,亦是挑战。建筑企业作为建筑行业的主力军,应当尽早顺应PPP模式的生长潮流,积极优化工业结构、提高自身资源整合能力,改变简单施工盈利模式,打造技术与治理焦点竞争力,从而使自身在建筑行业厘革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联系电话:029-87859000 邮编:710054
地点:中国西安环城南路中段20号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696号